PARTY BUILDING
党的建设
一份责任、一份关怀、构筑和谐家园
文 杨孝平
活力,是创新之源,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。流水不腐、户枢不蠹,组织活力的重要性即是如此。没有活力,一个企业就会形成可怕的“惰性”,就会形成安于现状、害怕变革和不敢冒险的不良文化,失去不断进取的勇气和动力,进而导致组织功能的退化和衰老,行动缓慢,思维僵化,最终被市场所淘汰。
“物竞天择,适者生存”这个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同样适用于市场经济。市场经济下的企业,似乎与生物界中的有机体并无二致。企业同样需要经历新生、成长、与同类竞争、成熟、衰老直至最后消亡的整个生命过程。它们要与周边环境相适应,对周围的刺激、变化做出反应,在不断调整与学习中求得生存发展。而同其它生物一样,处于不同发展阶段,企业的发展特点、模式及所面临的挑战各不相同。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,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,变化迅速的新经济时代,企业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代更为巨大的生存压力。小企业也许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存活下来,进入增长期,即生根长干。而大企业则要面临挑战自我,保持活力,做到基业常青,即枝繁叶茂、根深蒂固。
我们所说的大企业,典型的特征通常就是有多年的发展历程,产业多元化,资本雄厚,业绩辉煌,成员众多,人数数千以至上万。大型企业这样的构成,无疑需要严密的组织化,否则就会陷入混乱。而当大企业的组织体系和规章制度繁杂到比实际需要还多时,这就已经妨碍了创新和冒险精神,逐渐窒息了开拓性思维,湮灭了活力。而这些精神、思维和活力恰恰正是企业目前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重要动力。
有机体的衰老都是因为新陈代谢的变缓,细胞缺乏了活力。企业也是一个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的有机体,企业肌体的新陈代谢快慢,直接影响了组织的活力和生命力。现代企业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,许多大企业在不断扩张、身躯庞大犹如恐龙之时,严密的组织制度反而成了阻碍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,反应速度、自我更新的机制逐渐降低,来自市场和环境的微小变化也可能危及它的生存。
“不成长,则消失”,有人对大企业面临的压力日益加大的状况这样描述。
成熟的大企业如何才能在企业规模变大、结构变复杂的同时保持反应敏捷,勇于进取,快速决策,从而适应并胜出市场竞争呢?大企业如何避免自己变成缓慢笨重的“大象”,而保持着总像“龙”一样的灵活机敏?
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深入,大型企业Z6尊龙凯时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Z6尊龙凯时,如何通过科学管理追求更高效益?如何凭借创新获得企业成长、发展、延续的动力?如何让企业保持活力,大而不僵,大而更强?这些谶语般的困惑正拷问着这些巨型企业的决策者和领导者。张瑞敏说过,他最想请教韦尔奇的就是“如何让这家爱迪生创建的百年老店保持小企业的活力”?
大企业要想成为这样行动灵活的“龙”而非躯体庞大却动作笨重的“大象”,经济理论上的途径有很多:削减不必要的机构,在企业外部寻找好的创意,创建一个正式的全局性策略和体系来鼓励创新等。实际上,为避免企业失去活力,许多大型企业正在不断改革自身组织结构,使其能够适应创新的要求。例如,一些世界500强企业不断创建尽可能小的单位,并把它们看作“新企业”,在资源和制度安排上给予积极的支持。
而这些公司所进行的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:企业持续发展并保持活力的惟一方法就是创新。
犹太谚语说:只有尿湿的婴儿才喜欢改变。
对历经沧桑的“成熟”大企业而言,要保持活力、持续发展,改变肌体内部特质的创新不啻于一场凤凰涅槃般的重生,充满了巨大的挑战。而对正在成长为大企业道路上迈进的众多企业来说,当企业规模、组织形式不断扩大、开始变得复杂之时,保持活力这样一个课题,也非遥不可及的危言。或许,在课题没有别无选择地摆在我们面前之时,思考并保持警醒才更有意义。